早餐店工作太忙、忘上廁所 她咳嗽尿竟一路流到小腿…

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

許多女性在生產後,便飽受漏尿的困擾,難以開口求助,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。彰化一名52歲陳小姐,育有兩名成年的孩子,四年前在早餐店工作時,因為忙到沒時間上廁所,沒想到一個不經意的咳嗽,尿液就流了出來,沿著大腿內側流到小腿,她當下才驚覺自己忍很久的尿失禁問題,已到非常嚴重的程度。

這樣的經驗讓陳小姐感到不堪、產生社交困難,因此開始積極尋求治療,有醫師建議她做凱格爾運動,但因生活忙碌沒有持續運動,2、3年後仍不見改善。1年多年前在外院接受陰道鉺雷射手術,維持不到一年,發現還是常有些微尿液滲出,經親友介紹下到光田綜合醫院就醫評估,婦產科醫師蘇棋楓透過棉墊測試判斷其尿失禁嚴重程度,評估結果15gm,屬於中度漏尿程度。

©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

▲52歲婦因尿失禁問題感到困擾,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蘇棋楓(右)為患者進行薇薇電波療程改善(圖/光田綜合醫院提供)

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蘇棋楓表示,陳小姐曾做過陰道鉺雷射手術,療程需連續三個月分3次施打,尿失禁問題雖然能得到改善,但熱效應在陰道的膠原蛋白隨著時間慢慢流失,漏尿症狀又會出現,因此建議患者進行「星特拉薇薇電波系統」療程(俗稱「薇薇電波」),僅需要施打一次,便能改善其漏尿症狀。

根據統計,女性在生產後,約有三成比例有尿失禁問題,蘇棋楓醫師強調,女性歷經懷孕生產、骨盆腔以及陰道承受壓力,加上更年期之後,骨盆底肌無力、膀胱頸與尿道間的結締組織機能老化變弱,還有中年肥胖,都是造成陰道鬆弛的原因。

治療尿失禁問題,像是凱格爾運動(骨盆底肌肉)必須持之以恆才有效果,許多婦人往往因為生活忙碌,很快就會放棄,使症狀遲遲無法改善。蘇棋楓醫師表示,熱效應為能量基底的陰道治療,這幾年來針對尿失禁與停經後的生殖泌尿症狀,臨床實證上都有改善的效果,薇薇電波透過專利技術及冷卻系統,將熱能傳遞至陰道可刺激陰道膠原蛋白新生重組,保護陰道黏膜不受傷害,還能使提升尿道和骨盆底組織支撐作用,改善陰道鬆弛、萎縮、乾澀與尿失禁的困擾。

脂肪代謝解密!運動前、後要吃碳水化合物

碳水化合物向來被認為是「肥胖」的來源,但其實在運動前、後都應該補充碳水化合物,才能提供身體的能量來源,幫助身體更好的運用肌肉、消耗能量。

運動前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認知中,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才能幫助消耗脂肪,原因是脂肪會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,透過呼吸跟排汗代謝掉;但其實刺激身體肌肉,也可以促進脂肪分解,而且隨著時間拉長、效率越來越高,持續性也比有氧運動好。 所以更好的消耗脂肪方式,是先進行刺激身體肌肉的高、中強度運動,如重量訓練,持續一段時間後,再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,把時間拉長,消耗的總脂肪量會更高。高、中強度運動中提供能量的來源是肝糖,主要來源就是碳水化合物,因此運動前補充碳水化合物是讓肌肉長時間工作的根本。

當肌肉消耗完肝糖時,身體原本會出現「饑餓警訊」,傾向分解肌肉、儲存脂肪來避免熱量消耗,但這時轉而進行有氧運動,就可以告訴身體「分解脂肪來補充能量」,效果可以持續更久。 運動後的碳水化合物 大家都知道做了高強度肌肉運動後,應該補充蛋白質來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,但其實運動後是最適合吃碳水化合物的時候。

運動後因為肝糖消耗完,會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將血糖儲存到肝臟,而胰島素能幫助細胞吸收血液中的氨基酸,所以碳水化合物反而能幫助身體利用蛋白質修補肌肉。 蛋白質跟碳水化合物都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素,單一的補充反而利用效率不高,在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能讓身體的代謝恢復平衡;而且蛋白質因為消化速度較慢的關係,也可以幫忙維持血糖,不要因為碳水化合物造成的血糖變動,影響身體機能。

許多人不想運動後馬上吃碳水化合物,是因為怕身體吸收能力太好、會變胖,但其實運動後馬上進食,營養會直接拿去修復肌肉,刻意空腹、隔幾個小時再吃反而會讓肌肉受損,讓營養儲存成脂肪,弄巧成拙。 碳水化合物怎麼吃 不過如果吃太精緻的碳水化合物,會讓血糖快速升高,反而會讓身體儲存肝糖、不容易被拿來利用,所以最好的碳水化合物是吃糙米、麥片等高纖維的食物;但如果單吃高纖維食物,消化速度會比較慢,血糖不容易馬上上升,所以建議運動前4小時就要進食,這樣也可以避免腹部飽脹。 運動前、後的碳水化合物大約要吃到蛋白質的4倍,而熱量最好維持在300大卡左右,像是一份自己做的三明治配一瓶低脂牛奶等;另外,如果運動中擔心自己血糖過低,也可以吃水果來補充糖分,像是香蕉、蘋果等,但水果的糖分有可能過高,比較適合長時間高強度的肌肉訓練補充。

脂肪代謝解密!運動前、後要吃碳水化合物 | Heho健康
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17921?utm_source=%E5%BB%B6%E4%BC%B8%E9%96%B1%E8%AE%80&utm_medium=heho&utm_campaign=click

​​

乳清蛋白怎麼吃才可以長肌肉?

小明聽人家說,乳清蛋白可以幫助長肌肉、增加肌肉的力量,因此跟人一起團購了不少,喝了幾星期感覺體重真的有下降,但幾個月後卻出現腎臟問題,而且肌肉量幾乎沒有增加。

乳清蛋白是什麼 人體組織在修復的時候,會需要大量的蛋白質,所以才會有「高蛋白長肌肉」的說法,而乳清蛋白正是從牛奶中萃取的高蛋白食物,只要加水就可以食用,非常方便,所以很受健身族喜愛。 乳清蛋白是指牛奶在製成乳酪時,會有一層浮在上面的液狀蛋白,這就是所謂的「乳清蛋白」,經過加工之後就成了市面上常見的乳清蛋白粉;因為是從食物中萃取,所以正常來說並不會對身體有太大的負擔,除非攝取過量,但畢竟蛋白質來源太單一,所以還是建議同時補充其他的天然食物。 蛋白質真的可以幫助長肌肉嗎? 根據2017年營養學期刊指出,成人每天攝取0.8克、1.3克蛋白質/每公斤體重,幾乎不會有增加肌肉質量的效果,但如果配合每週3次的阻力性運動,就有明顯改變。這是因為肌肉纖維在阻力性運動中會斷裂,在修復過程中補充蛋白質,就能讓肌肉組織更大、更有力量來預防下一次的傷害。 一般而言,沒有做阻力性運動的人一天所需是1~1.2克蛋白質/每公斤體重,有在做阻力性運動的人,則需要吃到1.2~1.5克蛋白質/每公斤體重,不過可以依照自身的身體狀況、運動份量微調;但攝取超過,或是只吃高蛋白代餐,還是會有腎臟無法代謝的風險,而且熱量來源也會不足。 乳清蛋白怎麼吃才會長肌肉? 如果想依靠乳清蛋白長肌肉、又想維持身體健康,第一件事情是了解「身體的熱量從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來」,只吃高蛋白代餐來增肌減肥是不行的,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,會感到非常疲累、沒有精神,而只透過分解脂肪來維持熱量,可能造成酮酸中毒,造成致命危險。 而想要長肌肉,必須先做阻力性運動,運動時會大量消耗身體熱量,所以在半小時內要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,這時再吃下蛋白質,才會全部拿去修復肌肉、增強肌肉質量,最好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3比1。 乳清蛋白是高蛋白,不適合用高於攝氏36度的水沖泡,會形成蛋白凝固,另外,有些人的腸胃可能無法一次分解太多蛋白質,所以會有脹氣的現象,可以分次慢慢喝,不要一次灌一杯;或是可以選擇水解乳清蛋白,因為分子比較小,能讓腸胃較好消化。

乳清蛋白怎麼吃才可以長肌肉? | Heho健康
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19887

蛋白質這樣吃!這樣算!一次圖表攻略(懶人包)

蛋白質的英文是Protein,根據希臘字源protos而來,protos代表著「第一」,蛋白質在體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。我們身上要長肉、長出毛髮、長指甲、做出抗體、酵素、結締組織等等,都需要蛋白質的助攻。


也因為如此,若缺乏蛋白質,會出現肌少症、骨折變多、頭髮稀疏易斷、指甲變脆、皮膚發炎、水腫、傷口恢復慢、易感染、容易餓、情緒變化快等諸多症狀。(這部分詳細資訊請參考「有這些症狀,小心缺乏蛋白質!」)

缺乏蛋白質的症狀



那我們究竟該吃多少呢?

每個人需要的蛋白質量,會因為體重、年紀、和活動度而有所不同。

大部分的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會先從體重來算。符合每日最低需求的蛋白質量,大約是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.8公克的蛋白質。也就是一位50公斤的人,每天至少吃50*0.8等於40克的蛋白質。一位60公斤的人,每天至少吃60*0.8等於48克的蛋白質。70公斤的人至少吃56克;80公斤的人至少吃64克。

然而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.8克蛋白質的吃法,是指活動量不高的人,而不是只能吃這樣的量。如果要讓身體維持各種代謝功能,讓肌肉持續生成,保持力氣,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要吃到1g的蛋白質。如果本身活動量高,甚至該吃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.2到1.6克的蛋白質,才不至於不足。

建議蛋白質攝取量


「我都六十了,應該要吃少一點吧!」許多銀髮族會有這樣的概念。然而老年人的肌肉對低量的蛋白質、胺基酸反應更差,反而更需要多一點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肌肉持續生成。也就是說,想要健康老化,避免肌少症,不僅要加強阻力型運動的訓練,同時也要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,長遠來說才能保持住肌肉的健康。這目前是一般我們較沒注意到的概念!而一篇2016年的研究認為,對即將邁入中老年的人而言,每天每公斤體重吃到1.2到1.6克的蛋白質是適當的,不僅能減少肌少症問題,同時還帶來控制食欲與體重的好處。

還有另一個族群需要吃多一點蛋白質,就是要負擔胎兒和嬰兒營養的孕產婦。無論是孕婦,或現在正在哺乳,都要記得吃多一點的蛋白質,才能讓組織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助攻喔。

然而我們一般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蛋白質對吧!先來看幾個好的蛋白質來源,了解究竟吃這些會獲得多少的蛋白質呢?

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


● 100克的虱目魚含蛋白質約22克。一塊虱目魚肚約180克,總蛋白質40克。

● 100克的鮭魚或鮪魚含蛋白質21克,一塊冷凍鮭魚排約300克,總蛋白質63克。

● 100克的雞胸肉或土雞肉含蛋白質22克。一片超商買的或網購的即食雞胸肉約130到180克,總蛋白質約30到40克。

● 100克的雞腿肉含蛋白質19克。一隻220克的雞腿總蛋白質約40克。

● 100克的希臘優格含蛋白質10克。這種一般大家比較少看到。

● 100克的優格含蛋白質3克。這是平常比較常看到的,一杯市售優格總重從100克到500克都有。

● 100克的豆腐含蛋白質5克,一塊豆腐約300克,總蛋白質15克。

● 100克的豆漿含蛋白質3.3克,一罐400毫升的豆漿總蛋白質13克。

● 100克的鮮奶含蛋白質3.2克,一罐盒裝鮮乳310毫升總蛋白質約10克。

● 100克的蛋含蛋白質10克,一顆蛋約60克,總蛋白質6克。

● 100克的毛豆含蛋白質12克。

● 100克的綜合堅果含蛋白質16克。

● 100克的豌豆含蛋白質4克。


假使一位50公斤的女性,目標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.2g,也就是總共60克的蛋白質。那可以怎麼做呢?(僅列出含蛋白質的餐點內容,不是三餐只吃這些,為了避免混淆就沒寫出澱粉類或蔬果部分。)

分散每日蛋白質攝取於三餐


▲ 早餐吃25克的堅果和一瓶400毫升的無糖豆漿,總蛋白質4+13=17克。

▲ 午餐吃一片超商的即時雞胸肉,獲得30克蛋白質。

▲ 晚餐吃半塊豆腐和一顆蛋,獲得7+6=13克蛋白質。

若這天晚上還到健身房運動1小時,運動後再補充一罐盒裝鮮乳,增加10克的蛋白質,也是很合理的喔。


然而值得提醒的還有以下幾點:

補充蛋白質,注意事項


◎ 我們這裡特意沒寫出紅肉的蛋白質,畢竟建議從雞肉、魚肉、蛋類、與黃豆攝取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喔!攝取紅肉會有其他的健康議題,請不要為了增加蛋白質而大量增加紅肉的攝取量,尤其不要吃紅肉加工食品,例如肉乾、肉鬆等物,會為身體帶來更多健康負擔與疑慮。(想要高蛋白,除了總量,更要重視來源

◎ 不要一天只在其中一餐吃大魚大肉,請分散於三餐攝取蛋白質,讓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好。

◎ 吃多一點蛋白質不代表要吃肉吃更多,黃豆類製品、牛奶、優格也有不錯的蛋白質。

◎ 想一下你吃下的這份蛋白質,是不是伴隨太多熱量、脂肪?請記得我們增加蛋白質攝取的同時,還是要減少飽和脂肪與精緻化的澱粉的份量,不要讓總熱量不停往上爬。

◎ 蛋白質的份量可以佔成人每日總熱量的10%到35%,一般來說增加一點蛋白質的含量可以提高飽足感,整體來說可能反而會吃少一點。

◎ 當你想提高蛋白質攝取量之前,請先確定自己的腎臟功能是正常的,或向醫師諮詢自己適合的蛋白質攝取量(腎功能不好的話,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.6 – 0.8克蛋白質

以下優質廣告推薦

乳清品牌推薦

【MARS】戰神 MARS 低脂 乳清蛋白 獨家綜合 奶茶/抹茶奶綠/烏龍奶茶(戰神 乳清 綜合)

  • 品號:6728332
  • 每份35g內含26g純乳清蛋白
  • 分離乳清蛋白,濃縮乳清蛋白
  • 100%純乳清蛋白 不含大豆蛋

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,它的檔案名稱為 6728332_R.jpg

長肌肉不能只靠蛋白質!還有3種食物也必吃

【早安健康編輯部】想要長肌肉,不是光補蛋白質就可以,其實還有很多營養素對身體合成肌肉有幫助。

碳水化合物:提高肌肉合成效率

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相同,能夠提高肌蛋白的合成效率,還能防止肌蛋白的分解。同時可刺激胰島素分泌,加速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,增長或修復肌肉組織。

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,碳水化合物是運動必備的關鍵營養成分,若缺乏其刺激胰島素分泌,就算有原料(蛋白質),也無法製造產品(肌肉)。

因此,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互相搭配的增肌效果,會比單單攝取蛋白質來得更好。郭家驊教授指出,醣類與蛋白質的理想比例應是4:1至3:1。

富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:地瓜、糙米飯、豆類、蔬果。

脂肪:促進肌肉生長激素分泌



很多人增肌減脂時,常常不吃油,脂肪甚至被妖魔化為肥胖的源頭。事實上,適度的脂肪對人體而言是必需營養素,我們要避免的應是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「人工反式脂肪」,包括常見的精緻糕點、麵包、薯條、炸雞等,而非完全不吃油。

若完全沒有攝入脂肪,體內激素將不平衡,進而影響肌肉的生長、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等等。因此,日常油品可以考慮使用「不飽和脂肪酸」較高的油類,像是橄欖油、玄米油等。

富含好油的食物:酪梨、堅果、魚類等富含omega-3 和omega-6的食物。

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、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

維生素D:維持肌肉功能

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,其重要功能為調節鈣、磷的吸收及骨骼鈣化作用,維護骨骼與牙齒健康。也因其機轉與細胞核內DNA調控有關,近年許多研究指出,足量維生素D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。

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表示,近年來發現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、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年長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若偏低,其肌肉質量、強度及生理功能表現通常也較差,且有較高風險發展為肌少症。而維生素D雖然能從飲食攝取,但想獲得足夠的量還是得透過適當日曬。

POINT:一天15分鐘,避開正午太炎熱的陽光,選擇紫外線較溫和的時間點,露出雙手和臉去外面曬曬太陽,即可在體內生成充足的維生素D。如果在室內窗邊,光線穿透玻璃則無法達到效果。

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:鮭魚、鰻魚、牛奶、優格、雞蛋、蕈菇類、苜蓿芽。

此為《早安健康》3月號《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》部分內容。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-11、全家、萊爾富、OK超商及誠品、金石堂、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!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~

早安健康雜誌: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

多吃蛋白質就能長肌肉?有效增肌不能少了這元素

【早安健康/劉燦宏醫師等專家】 

多吃蛋白質就能長肌肉?有效增肌不能少了這元素

身體如同你的愛車,想要引擎順利運轉,開得順、跑得快,就要加油,運動前、中、後的食物就如同汽油,在正確的時間吃進正確的食物與分量,才能幫助你達到目標。

運動前千萬別空腹
美國家庭醫生學會(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)建議,運動前兩小時至三小時,就要有意識地補充水分,至少喝下五百毫升至六百毫升的水,若一次無法喝下那麼多,可分次喝完。

如果是輕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,而且肚子不餓,除了水分,就不需要特別補充。但如果將進行肌力訓練,則在運動前2小時至3小時,吃複合性碳水化合物,如全麥吐司、三角飯糰、地瓜等。

此外,要避免吃油脂高的食物,如巧克力,因為這些食物消化較慢,氧氣和血流較會停留在胃裡周邊。也千萬不要空腹運動,因為空腹運動時,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熱量補給,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,甚至可能造成肌肉損傷。

如果你運動前只有5分鐘至10分鐘,還是可以吃些東西,如香蕉或蘋果之類的水果,重點就是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,以免你運動時血糖過低而昏倒。 (編輯推薦:運動前一定要吃東西!吃對碳水化合物,燃脂效率高)

但也不要吃到要咳個飽嗝,吃太飽血液匯集中在消化系統,就會造成代謝能力下降。

運動中水要喝夠
如果運動時間在一小時內,記得每十分鐘至20分鐘,補充200毫升至300毫升的水分。如果要做高強度並超過一小時的運動,除了定時補充水分之外,在運動半小時後,可以補充50大卡至100大卡的食物,如喝點低脂優酪乳或吃香蕉。

運動後不餓也要吃碳水+蛋白質

運動時水分流失,要即時補充。在三十分鐘內喝兩百毫升至三百毫升的水。

運動後,你要吃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。蛋白質固然重要,碳水化合物吃太少,也無法長肌肉。

運動後,原本身體裡的肝糖如同汽油被消耗,運動後吃碳水,如同再加油。而且,碳水化合物下肚,血糖上升、胰島素分泌,肌肉合成的機轉才能開始運轉,建立新的肌肉,這過程稱為合成窗口(anabolic window)。

胰島素如同領隊帶領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,讓胺基酸在其中合成蛋白質、修復肌肉組織。而補充蛋白質提供必須胺基酸,才能重建長成新的肌肉。

運動後攝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約熱量或重量的三至四比一。碳水化合物最好是容易吸收,在運動後更快分解送入血液中發揮效益。如米飯、麵包、饅頭、香蕉、燕麥、吐司、玉米等,可搭配蛋白質如豆漿、牛奶、優格、茶葉蛋、雞胸肉等。

聰明補充蛋白質,增肌才能事半功倍
增肌要補充蛋白質,但是蛋白質並非吃愈多愈好。蛋白質攝取量如果超過總熱量的35%至40%,或每次攝取超過20克至25克蛋白質,便超過了肝臟能夠處理的胺基酸上限,蛋白質合成效率亦會開始減速鈍化。 (編輯推薦:每餐蛋白質攝取有上限?醫師:這樣吃增肌肉效率才最好)

所以比較好的策略是運動完吃點心,但接下來的三餐依舊要特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。

蛋白質不只量要足夠,質也重要。在增肌效果上,動物性蛋白質效率較高,如蛋、牛奶、優格、雞肉等會比豆漿、豆腐好。

但如果運動後並不餓,這也很常見,尤其是在濕熱天氣下運動。但即使吃少,也比沒吃的好。例如喝杯冰的巧克力牛奶,或去果汁攤喝杯果汁配顆茶葉蛋。

過去都認為,運動後要馬上吃,否則合成窗口會關閉,一切白做工。馬上吃還是需要,不過現在也發現黃金合成窗口其實大大敞開,除了運動後的那一餐吃夠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,接下來的24小時都要認真補充蛋白質,依舊能幫助你長肌肉。

本文摘自《慢養功能肌力》/劉燦宏(雙和醫院副院長)、黃惠如(暢銷書《慢老》作者)、黃惠宇(台北醫學大學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教授)、李杰(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)/天下雜誌

 ​
17life團購網,17life團購,17life線上訂購系統,17Life團購,17life團購,17life線上訂購系統

腰大肌瘦身法!4招消水腫助燃脂,2週就見效

腰大肌瘦身法!4招消水腫助燃脂,2週就見效

【早安健康/周舒涵編譯】您有沒有發現體重明明減輕了,下半身卻怎麼樣都瘦不下來?這很有可能是體內深層肌肉「腰大肌」的衰弱所造成。跟著自我檢查表一起確認,自己是不是因為「腰大肌」的問題導致下半身肥胖?日本瘦身指導師土井千春所建議的強化「腰大肌」四招,就算不用天天做,2星期也可見效。

腰大肌衰弱所引起的下半身肥胖

腰大肌過了30歲以後就容易衰弱,但現在10幾歲就衰弱的也大有人在。腰大肌最主要的三個功能是:抬升大腿、支持脊椎與維持骨盆。腰大肌衰弱可能造成骨盆後傾,支持內臟的肌肉鬆弛導致內臟下垂,使得骨盆周圍的肌肉代謝率低下導致脂肪堆積。

腰大肌衰弱所引起的姿勢不良,可能造成骨盆血管的壓迫,血液循環惡化會導致下半身的水腫,同時骨盆上的交感神經也會無法發揮機能,使得脂肪不能有效燃燒。此外,腰大肌也常與便秘、怕冷、生理不順、更年期等問題有關。

腰大肌機能12點自我check!

○下腹部突出
○常被說姿勢不正確、駝背
○臀部平坦、下垂
○平常幾乎不運動
○走路的時候常跌倒
○不喜歡走路常偷懶搭乘交通工具
○和以前比起來走路速度變慢
○腰痛
○怕冷
○跪坐時覺得痛苦
○爬樓梯時覺得痛苦
○椅子坐得深時覺得不適

您是否有以上症狀呢?強化腰大肌可以從日常小動作做起,譬如走路的時候,要確實的抬頭挺胸,肩膀放鬆兩手自然擺動,盡量使用腹肌與背肌的力量。坐椅子的時候也要盡可能的深坐並挺直背脊。接下來,將介紹由日本瘦身指導師土井千春所推薦的強化腰大肌四招。

簡單四招強化腰大肌

強化腰大肌時必須要維持正確的姿勢與呼吸,另外睡眠時生長荷爾蒙的分泌旺盛,在睡前1小時左右進行腰大肌強化會更有效。就算沒有每天實行而是隔天做,最快兩周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體重下降和肌肉緊實的感覺。

第一招:抬腿踏步

步驟

1背肌延伸站立


2大腿慢慢舉起至與地面水平的位置後,維持約1秒再放下,重複原地踏步動作50次。


◎秘訣是將注意力放在骨盆上,從大腿根部開始大幅度的移動。

第二招:仰臥立足

步驟

1仰臥於地上,膝蓋保持平直,左右腳的腳踝交互下壓與直立,想像以脊椎骨為中心活動骨盆,重複立足的動作。


2左右腳重複動作20次。


第三招:臀部走路

步驟

1坐在地上伸直雙腿,以臀部為重心使腿部稍微懸空。


2臉部朝向正前方,用臀部向後退10步,再向前10步。


第四招:前弓箭步

步驟

1身體直立雙手叉腰,單腳輕輕上舉,使膝蓋呈現90度。


2將抬起的腿部大步跨出,微彎的後腳慢慢向後伸展,直至前腳膝蓋達到90度,維持5秒。動作回復之後左右腳交替重複10次。



◎將步伐盡量加大,留意身體的中心線將腳踏出,這招也有提臀的效果。

躺著4字形抬腿練骨盆底肌,3周腰圍就小一吋!

躺著4字形抬腿練骨盆底肌,3周腰圍就小一吋!

【早安健康/陳建甫編譯】日常生活中除了刻意進行鍛鍊,否則其實相當難活動到體幹中的橫膈膜、腹橫肌、腰大肌、多裂肌及骨盆底肌等深層肌肉。 

鍛鍊這些深層肌肉不只可以調整我們的身體曲線,更能有效提升體力並改善身體老化時常見的惱人問題。

日本實驗:腰大肌訓練三個月就能年輕6歲

以連接上下半身的腰大肌為例,日本筑波大學曾有一項實驗發現,當高齡者以一周一次、一次持續一小時的頻率及強度,持續訓練此處三個月後,高齡者們的體力年齡從平均的69.9歲降低至63.3歲,整體年輕了6歲。參與研究的運動醫學教授久野譜也更表示,訓練了腰大肌之後這些老人的活動能力明顯增加、走路步伐變大且也較不容易感到疲勞。

長時間縮小腹、提臀更能連骨盆底肌、腹橫肌一起訓練

日本瑜珈講師森和世則提到,訓練腰大肌的運動大多可以緊緻臀部,此外更能消除大腿及膝上的贅肉。若能在運動時配合長時間縮小腹、提臀,就能連骨盆底肌、腹橫肌等肌肉都一起訓練到,一次達到美腿、消肚腩、改善夜間頻尿及漏尿等功效。而森和世也設計了一套「4字形抬腿運動」,一天一分鐘、一周做5~7次,練習過的學生表示,三周內體態就有明顯改變,褲子腰圍甚至小了一號。

《4字形抬腿運動》
※請在軟墊上進行運動以免造成運動傷害。

躺著4字形抬腿練骨盆底肌,3周腰圍就小一吋!
1. 仰躺在地並將左腳膝蓋立起,右腳則放在大腿與膝蓋的連接處。此時將下巴向內縮,並在吐氣時用力縮小腹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雖然要對小腹持續出力但是千萬不能憋氣,仍要持續呼吸才能徹底運動到深層肌肉。

躺著4字形抬腿練骨盆底肌,3周腰圍就小一吋!
2. 將左腳伸直舉至呈現倒過來「4字形」,指尖越接近天花板越好。腰部則要貼平地面,維持縮小腹才能訓練到體幹。

躺著4字形抬腿練骨盆底肌,3周腰圍就小一吋!

3. 一邊吐氣一邊將左腳緩緩放下,但是腳跟仍要維持懸空不接觸地面。持續抬腳、放下八次後換腳再做一次即可。

保骨不能光補鈣!還要多吃這類食物,同時可降63%罹癌率

【早安健康/林昕潔整理編輯】想要讓骨骼健康、防止骨質疏鬆,每天喝牛奶就夠了嗎?雖然鈣質是骨骼中的主要成分,但強健骨骼卻不能光靠吃鈣,而是要補充讓鈣質能順利進入骨骼的其他營養素。《國際骨質疏鬆症》期刊中就有一項研究指出,補充足夠的維生素K2,才是增加骨質密度、降低骨折風險的好方法!

維生素K2可幫助鈣進入骨骼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
《國際骨質疏鬆症》期刊中的一篇整合分析發現,維生素K2的補充品能夠顯著增加骨骼礦物質密度,並降低已有骨質疏鬆症女性的骨折風險。也就是說,維生素K2能夠幫助修復已經衰弱或損傷的骨骼。

而另一方面,《英國醫學期刊》的研究評論則發現,增加鈣質的攝取對於促進骨骼密度或降低骨折風險無效,其中一位研究作者並警告鈣質攝取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風險。

整體健康專家、註冊營養師Laura Schoenfeld指出,維生素K2能夠活化負責將鈣存進骨骼、牙齒中的蛋白質,並和維生素D合作、降低分解骨質的細胞的活性。

除此之外,維生素K2也能活化另一種蛋白質,讓鈣質從不該存在的軟組織(如:血管)中離開,因此能夠顯著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。《營養學期刊》的一項研究指出,攝取最多維生素K2的人,動脈鈣化的發生率降低了52%,在7~10年期間的心臟病死亡風險則降低了57%。

K2也被認為能減少鈣質引起腎結石的風險、提高胰島素敏感度、減少發炎,並更有效地殺死癌細胞。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》中一項針對11000位男性的觀察研究則發現,攝取較多的維生素K2,與降低63%晚期前列腺癌發生率有關。

補充起司、蛋黃、益生菌等,才能增加維生素K2

在一般的飲食中,維生素K1的含量約是K2的十倍,而人體能夠將部分的維生素K1轉換成K2,但若飲食習慣不佳、腸道健康狀況不好,這項轉換功能的效率也會低落,因此改善飲食習慣、多吃益生菌等有助腸道保健的食物,才能增加轉換功效。

另外,部分的證據則認為直接攝取維生素K2的健康效果更好。Laura Schoenfeld也指出,維生素K2的天然來源包括納豆、起司、草飼奶油、蛋黃、雞肝等,但現代人的飲食卻時常缺乏這類食物,應增加攝取。此外,補充維生素A、維生素D等營養素,則能夠與維生素K2產生協同作用;至於鈣質,只需從日常食物如乳製品、綠葉蔬菜、堅果、種子等食物中充足攝取即可。

常閃到腰、椎間盤突出?醫:快做這個伸展救救你的韌帶

常閃到腰、椎間盤突出?醫:快做這個伸展救救你的韌帶

【早安健康編輯部】40歲女性工程師,長期以來一直肩頸痠痛,腰痠背痛,花了大錢買了很多人體工學的椅桌、用品,但還是痠痛。最後醫院檢查結果是屬於退化的骨刺。她不知道的是,人體工學不光是靜態的,姿勢要隨時改變,才能讓每一塊肌肉得到休息。

每半小時輪換一種姿勢,坐懶骨頭也行



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分院骨科、疼痛科黃鼎鈞醫師指出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:「每種姿勢都有維持姿勢的肌肉。」舉例來說,大家都知道最正確的姿勢之一「抬頭挺胸」,彷彿人醒著就應該時時抬頭挺胸,但黃鼎鈞醫師說,「實際上這個姿勢只有搬重物時最好,如果整天都抬頭挺胸,就會像以前在司令台前聽朝會,一下就受不了了。」

坐著也一樣,如果執著「人體工學」, 把姿勢維持住,用到的那些特定肌肉也一樣會疲乏,所以最好的姿勢,就是「按時換姿勢」,每過半小時,就應該換一個姿勢維持一段時間,就算是懶骨頭姿勢,或者是彎腰駝背的姿勢都可以。

黃醫師說,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坐久都會不由自主翹腳,或者站久就會想要三七步;一些大型公司會配備可以站著跟坐著切換的辦公桌,甚至還有如同球體的辦公桌,可以讓員工360 度工作,都是一種不斷變換姿勢的概念。

當肌肉徹底疲勞,就睡一覺吧!



當我們維持任何姿勢,都有不同組的「姿勢肌肉」在出力,如果維持同一個姿勢久了,這些姿勢肌肉就會疲勞,如果我們任由姿勢肌肉徹底疲勞,肌肉就有可能完全無力,身體的重量就只剩下韌帶跟椎間盤來承受,這時就容易「閃到腰」或是「椎間盤突出」。

研究發現,肌肉在完全疲勞的時候,需要三天才能恢復原來的彈性跟力量。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好好讓肌肉休息,例如長時間久坐久站,而且所有姿勢都換過都還是痠痛時,就應該躺下來睡一覺。

韌帶收緊、柔軟度差,更易受傷

長期姿勢不變,除了肌肉外還會影響到「韌帶」。韌帶有如連接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繩子,由於關節必須有韌帶限制住最大活動範圍,以免受傷,所以韌帶彈性不好,但韌性很強。

黃鼎鈞醫師指出,如果長期保持相同姿勢,缺乏延展韌帶的機會,它會越變越短,等到哪天突然需要拉長它的時候,就會受傷。現代人久坐,所以腰、下背的韌帶就容易越來越緊,所以每天都要伸展自己的韌帶,才不會越來越緊而容易受傷、疼痛。

久坐一族腰背伸展

  1. 端坐,準備一個板凳或大約高度箱子。
  2. 膝蓋伸直,右腳搭在板凳上,左腳向外側張開。
    膝蓋伸直,右腳搭在板凳上,左腳向外側張開。
  3. 雙手輕按在右膝蓋,確保腿不彎曲。 
  4. 彎腰駝背讓臉儘量靠近膝蓋,此時雖然大腿後側會感到緊繃,但同時也要感受到右邊腰側與右上背側也有緊繃感。
    彎腰駝背讓臉儘量靠近膝蓋,此時雖然大腿後側會感到緊繃,但同時也要感受到右邊腰側與右上背側也有緊繃感。
  5. 停住30秒,保持不動,勿憋氣。